建於殉教者之地上的天主教堂
全州是朝鮮開國始祖太祖的籍貫地,亦是供奉其肖像的慶基殿所在地,使全州與漢陽(現今的首爾)、平壤(現今的北韓首都)並稱為朝鮮時代(1392~1910)三大城市。可以想見,在儒教影響無遠弗屆的這座城市裡,怎能容許人們因追隨天主教信仰,而不祭拜父母、焚燒神主牌,最後,兩名天主教信徒(保羅‧尹持忠、詹姆士‧權尚然)被梟首示眾於附近的豐南門城牆上,以起殺雞儆猴之效。這是發生於1791年的朝鮮第一宗天主教殉教事件,殿洞天主教堂即興建於該歷史場所之上。
之所以能在強力鎮壓天主教的地區興建天主教堂,皆源於事件發生後的90多年,即1886年簽訂的《朝佛修好通商條約》,根據內容,朝鮮同意法國所要求的天主教傳教與教徒保障條件。當傳教的自由獲得保障,法國神父波德內(Francis Baudounet)便在1891年收購土地,1908年依波內爾神父的設計動工興建天主教堂,並於1914年完工。
殿洞天主教堂結合了拜占庭樣式與羅馬樣式,被譽為是韓國最優美的天主教堂之一。赤紅色與深灰色磚塊互相襯托,井然有序,以帶有拜占庭風格圓頂的高聳鐘樓為中心,左右兩側分別配置小鐘樓,營造出展翅飛翔的形象。羅馬樣式的圓拱窗戶為建築帶來優雅韻味,當陽光穿透鑲嵌於窗戶上的彩繪玻璃,將室內暈染得平靜溫和,令人肅穆起敬。
充滿近代建築美感的殿洞天主教堂柱礎另有一番故事。這些柱礎原本是豐南門城牆上的石頭,在日據時期(1910~1945),日本以舖設馬路為由,開始拆毀全韓國各地都邑城牆,全州城的城牆也被悉數拆除,僅留豐南門。殿洞天主教堂便是使用當時拆下的城牆石作為柱礎,使得過去殉教者的記憶經石頭再次回歸天主教,成為支撐起天主教堂的基石。
如今,承載百餘年歷史與記憶的全州殿洞天主教堂已跨越時代與宗教,成為人們喜愛的景點,訴說著悠長時光隧道裡的耐人尋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