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秋史生平與藝術的建築
秋史金正喜(1786~1856年)是以秋史體聞名的傑出書法家兼學者,在藝術及學術上皆留下豐碩業績。1840年,年屆55歲的他被流放至濟州,此後,他在當地生活的8年3個月間完成了秋史體,同時揮毫畫下被譽為朝鮮文人畫傑作的《歲寒圖》(國寶)。此外,還作育濟州當地儒生,授其書法,為當地學術發展貢獻良多。濟州特別自治道政府於2007年將秋史流放地升級為國家指定文化財,並且大動土木興建濟州秋史館以紀念其生平、學術與藝術世界。
濟州秋史館的外觀仿造《歲寒圖》中流露秋史先生悲涼心境的平房,他在近花甲之年,即一生中最淒滄的時期畫下了《歲寒圖》,粗紙上的屋舍充滿暗喻,松樹、側柏與貧瘠大地皆蘊含著他的深切意念與心情,據說這也是建築師承孝相在設計時的靈感來源。覆蓋著三角屋頂*的樸素外觀、圓窗與一旁的松樹無不體現秋史先生在《歲寒圖》中的型態隱喻,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將各個展覽廳配置於地下。承孝相從動線的一開始便意在將觀眾引導至地下,通往地下的階梯與交錯於階梯上的之形斜坡讓人不自覺地聯想起秋史先生在踏上濟州流放路途時的百感交集。
展覽廳裡展出秋史先生的主要作品、信件與拓本,以文字書寫時期為觀點,依動線參觀作品,便能一睹秋史體的創作過程。穿越所有展覽廳後,最後一站是有濟州秋史館亮點之稱的秋史廳。面向三角屋頂下的開闊空間,一眼便能看見《歲寒圖》中的圓窗與秋史先生遺作「奉恩寺板殿匾額」的拓本,感受其歷經流配濟州之後開創的藝術新境界。沿著秋史廳側邊的階梯回到地面樓層,迎面而來的空間僅展出秋史先生的半身胸像,銅像彷彿正凝視著畫中唯一與外部相連的圓窗,令人迫切想回到200餘年前,坐在他身旁感受他的寂寥,傾聽他的學問與藝術。
* 三角屋頂:屋頂面往兩側下斜的屋頂。